而感光元件上有数以百万计的感光点,每一个感光点就代表着一个像素,有多少感光点就有多少像素。
因此“底大一级压死人”,说的就是感光元件的感光面积越大,相当于像素越多,单个像素尺寸越大,感光能力越好,抛开其他因素来说,成像效果自然就越好了。
对于我们眼睛,瞳孔相当于光圈,晶状体相当于镜片,视网膜就充当着感光元件的功能,用于接收光线信号。
在视网膜上,处理光信号的细胞有两种,分别是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。
视锥细胞位于视网膜中间部位,主要负责感受强光、感知色彩,数量因人而异,一般在600万到800万之间。
视杆细胞则主要感受光线强弱、感知灰度,无法分辨光线颜色,数量更多,约1.2亿左右。
这两种细胞共同处理图像,两者相加不过1.28亿像素,如果按照像素的定义,只计算捕捉颜色的最小单位,那就更少了,只有800万像素,完全被手机像素吊打。
当然,关于眼睛的像素还有另一种计算方式:通过角度来计算。
人眼的水平视野在120度左右,垂直视野为向上60度,向下75度,共135度,这是人眼的可视范围。
而角度可以细分为角分,人眼在一定距离内能分辨出两条细线的距离是0.01度,这就代表着两个像素,因此一个像素就是0.005度。
如果将视野算作是一个120度的正方形,那在120*120度的范围内有5.76亿个宽高均为0.005度的小像素。
因此人们也说眼睛为5.76亿像素,这个算法看似严谨,但也存在漏洞。
在我们可见的视野内,只有视野中心对焦的一部分是清晰的,而偏离中心20度以外余光之处全是模糊的影像。
所以眼睛的像素远远没有5.76亿,实际上可能也只有几千万而已。虽然像素上比不上相机,但我们拥有强大的大脑。
大脑每天要花费大约65%的精力来处理眼睛所接受到的信息,这也是眼睛虽然像素低,但看到的场景比照片清晰的原因所在。
来源:“有趣冷知识”
作者:佳遇秋杨
编辑:马京京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