双手握空拳,以食、拇指肚沿耳轮上下来回擦摩数10下,使之充血发热。此法可防治阳痿、早泄、尿频、尿急、尿痛、心悸、胸闷、头痛、失眠、眩晕等。有健脑、聪耳、补肾、明目、调节情绪之作用。
6、按揉耳屏法
以食、拇指肚夹住耳屏(耳中心),不分高低凹凸,按摩捏揉1分钟。重点按揉耳艇、耳甲腔。即心脏和呼吸、消化、泌尿系统反射区。然后用双手中指分别轻轻插进两侧外耳道,如钻井一样,指腹向前对准耳屏内侧,顺逆时针旋转2~3圈后突然拔出,如此反复36次。
7、按压听宫治耳聋法
嘴张开,以中指肚取耳门、听宫、听会三穴,位于耳前耳孔口的耳屏尖处,反复着力按压摩动2分钟 (200下以上)。按摩时耳内 “隆隆”有声,若无声则为因耳伤致残 (不属老年性耳聋)。然后再在耳后垂处取“翳风”穴,在此穴斜向下,近发际处取“天牖”穴,分别按摩100下。
三、预防耳聋的7个保健常识
1、保持愉快的心情、多参加锻炼:过度的疲劳和精神紧张,都会引起内耳缺血,影响听力,如恼怒、动肝火等。平时多参加力所能及的锻炼,如郊游、清晨散步、打太极拳等,可促使全身血液循环,加强内耳血液供应,延缓器官衰老。
2、饮食起居:日常饮食起居要有规律,生活中要少吃过甜的食品、不能过咸或者膏梁厚味的食物,防止动脉硬化产生内耳缺血,导致听力减退。
3、戒烟戒酒:因为烟酒对听神经都有毒害作用,尤其是烟草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,会使小血管发生痉挛,血流缓慢,粘度增加,造成内耳供血不足,从而引发耳聋。
4、不要随便掏耳朵:把你的棉棒扔掉,因为棉签可能带进细菌和制造伤害。用尖尖的指甲乱掏耳朵更是一件可怕的事,指甲里的可怕细菌被直接输送到耳朵里,90%的耳道感染都是这样造成的。
5、耳垢的清理:如果发现耳中有耳垢,最好是用专门的挖耳勺轻轻把脏东西请出。因为,用尖锐的器械掏耳朵时一旦用力不当就非常导致内外耳道的受损、感染,而这也是导致听力减退的一个因素。
6、避免噪音的损害:噪音会使本来开始衰退的听觉更容易疲劳,导致内耳的微细血管处于痉挛状态,使内耳供血减少,导致听力下降。因此,听音乐、看电视及戴耳机听音乐不宜把音量放得过大,一般放在85分贝左右即可。
7、忌掏耳朵,常按摩: 挖耳是个不良习惯,易碰伤耳道,引起感染、发炎,甚至可能弄坏鼓膜,耳道奇痒时,可用小棉签浸少许甘油或酒精轻擦耳道。坚持按摩耳垂前后的翳风穴和听会穴可增加内耳的血循环,有保护听力的作用。
四、耳朵保健多吃4类食物
1、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:缺铁易使红细胞变硬,运输氧的能力降低,耳部养分供给不足,可使听觉细胞功能受损,导致听力下降。补铁,则能有效预防和延缓老年人耳鸣、耳聋的发生。根据我国不同年龄铁的需求量标准,45岁以上的人群不分男女,每天铁的摄入量不应少于12毫克。
常用食品中紫菜含铁量较多,每百克紫菜含46.8毫克铁,虾皮16.5毫克、海蜇皮17.6毫克、黑芝麻26.3毫克、黄花菜12.6毫克、黑木耳11.9毫克、苋菜10.5毫克,香菜、木耳菜含铁量仅次于苋菜,豆制品平均含铁量约占4-6毫克。
2、多补充些含锌丰富的食物:因锌与核酸、蛋白质的合成,与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A的代谢等都有密切关系。患高血压、动脉粥样硬化者的血液和心肌中锌的含量都减少。孕妇缺锌,胎儿可发生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。研究表明,1/3的老年人耳鸣、耳聋者,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锌。成人每天摄入15毫克的锌即可维持平衡。含锌最多的食物为粗粮、干豆类、坚果、蛋、牛奶中含锌量比肉类少得多。
3、多吃富含维生素C、E的蔬菜、硬干果:维生素C、E能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,提高人体对氧的利用率,改善末梢血流量,对内耳起保护作用。新鲜绿叶蔬菜中含维生素C多,黑芝麻、植物油、核桃、花生等含维生素E较多。
4、适当摄入含维生素D多的食物:维生素D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,美国的一项调查发现,老年性耳聋者都有血钙偏低症状,而血钙偏低与缺乏维生素D有关。蛋类、蘑菇、银耳中含维生素D较多。
分享到: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