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讯 记者刘富中 通讯员程邈 黄宝雁报道:黄州区禹王街道王家林村50岁独身胡姓村民的癫痫病复发了,在黄州城工作的弟弟又心挂两头。
不曾想,进村实施“阳光行动”的民政干部,5月9日把他哥哥送进康泰医院进行免费治疗。他说:“我这颗悬着的心,终于落到了肚里”。
“近几年,我区把70%的财政收入投向民生,城乡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,但仍有一部分群众突遇不测、因病因灾或因残疾等陷入生存困境,应受到特别关注。”这是黄州区“四大家”班子成员在群众路线教育中进村入户调查研究后的一致看法。
2月28日,区政府出台《关于开展特困群众社会救助“阳光行动”实施意见》,由民政部门牵头,联合人社、财政、卫计、教育、住建、残联等部门,开展生活、医疗、就业、住房、教育和权益保障等6个方面的“救急难”工作。
《意见》规定,对城镇“三无’、农村五保人员住院费用全免,对特困精神病患者实行免费救治;对特困家庭就读大学本、专科的子女,分别一次性给予3000元、2000元的临时救助;对符合租赁补贴的城市特困家庭,适当提高补贴标准;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特困人员,在原有救助的基础上,再提高20%,,等等。
全区民政工作人员逐村摸底,于3月20日将《黄州区“阳光行动”特困家庭情况汇总表》、《黄州区“阳光行动”结对帮扶花名册》,分别送到区“四大家”领导、区直部门和单位负责人案头。
与时同时,特困群众社会救助捐款活动在全区展开,区慈善协会在1月内共收到区内企业和干部群众捐款34.82,设立“阳光行动”救助基金。1000多名区直机关干部迅速奔赴各自帮扶对象家中,送资金、送温暖。
区委书记余友斌到结对的陈策楼镇豹子垴村,筹资近300百万元,组织开展“消土灭危”,让51个住土坯房的特困户搬进了新居。区长骆志勇来到原黄州棉纺厂棚户区,筹资30多万元,翻修下水道,兴建共公厨房和冲水式公厕,维修危楼,改善了近2000居民生活和居住条件。
黄州区的“阳光行动”,使特困群众社会救助实现了由“多少米只能够多少人吃”到“有多少人就必须有多少米”的转变。到5月底,全区2574名不同特困对象,分别得到救助。
“践行群众路线,转变工作作风,就要像焦裕禄那样关心老百姓疾苦,既要‘锦上添花’,更要‘雪中送炭’。”区委书记余友斌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