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一旦阳缩入腹,就会不治身亡”,让人闻风丧胆的缩阳症,真的存在吗?

“一旦阳缩入腹,就会不治身亡”,让人闻风丧胆的缩阳症,真的存在吗?

2 、缩阳症的流行发病情况如何!

早在两千多年前《黄帝内经》中,即有所谓“阳缩入腹者,不治”的记载。《崖州志》记载清咸丰十一年间在崖州发生的缩阳症,“缩症行,男缩阳,用姜擦及爆竹轰之即止,间有缩尽死者”。清同治二年海南岛《儋县志》也记载了一种缩症:“患者耳、鼻、手、足、男下体、女双乳某一部分突然抽动短缩,不省人事。需多人鸣锣击鼓并拉住,而以姜汤灌之立愈。”在解放以后,海南岛多次发生过缩阳症的流行,1984~1985年间,该病在海南岛和雷州半岛大范围流行,波及三四千人,对社会影响巨大, 为此,当时广东省精神病防治所等单位还成立了专门的缩阳症研究协作组。在泰国、新加坡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及我国台湾地区,都有该病的零星报道。1974年在新加坡、1967年在泰国东北部也都出现过“缩阳症”的大流行,因该病多发于亚洲国家,因此又被称之为“亚洲精神病”!

3、 缩阳症真的会导致缩阳入腹吗?

按照解剖学和生理学的角度来讲,yīn jīng肯定是不会缩回腹腔里面的,那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缩阳症的发生甚至大流行呢?其实每个地区的流行都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。比如在海南、广东等地区,一直盛传妖魔没收生殖器这一传说,相信这些地区稍微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有听说,这种民间信念的存在,造成了缩阳症流行的背景。海南和雷州半岛的大流行都与一定的社会背景相关,如社会不安定、传染病流行等情况发生,加之这些地区自古以来比较相信风水迷信,一旦有人发病,周围人目睹,便以讹传讹,造成一时间人心惶惶、人人自危。此外,缩阳症和个体素质也有关系,通过对缩阳症大流行的调查得知,发作缩阳症的患者容易受暗示、敏感、焦虑和神经质,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且自制力差。综上所述,亚洲国家长期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,对于性相关的知识知之甚少,加上个体素质容易受到暗示,从而导致了缩阳症的发生及流行!

4、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!

中医学认为:缩阳症多因外感阴寒之邪,寒凝肝脉,气血瘀阻,筋脉失养;或命火不足,阳气衰微,失于温煦,寒邪乘虚入;或大病久病热证,房事纵欲不节,耗伤肝肾之阴,肝筋失去濡养所致。本病常发生于性交或受寒之后,以寒证较为多见,病位与肝肾相关。《素问·至真要大论》云:“诸寒收引,皆属于肾”。《灵枢·经筋》:云“阴器不用,伤于内则不起,伤于寒则缩入”。“足厥阴之筋……上循阴股,结于阴器。络诸筋……伤于寒则阴缩入”。《诸病源候论·虚劳阴伤肿缩候》曰:“众筋会于阴器,邪客于厥阴少阴之经,与冷气相搏,则阴肿痛而挛缩”。故依据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辩证为寒凝肝脉型和肾阳不足型。临床所见,既有实证,又有虚证,也有虚实丧杂之证。故须明辨虚实,方能正确治疗。

通过我们对缩阳症的讲解与剖析,相信大家对缩阳症不会再担惊受怕了吧,总之,缩阳症确有记载,但其发生是受到迷信与宗教信仰的影响而导致,有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yīn jīng是不会缩入腹腔的,更不会缩入腹腔而导致其死亡,临床中我们确实会见到类似的疾病,如隐匿性yīn jīng、隐睾等情况,或者说因为提睾反射而出现阴囊睾丸上提,所以,各位男性同胞要多了解男性健康知识,这样才能避免所谓“缩阳症”的发生,遇到男科疾患请及时到医院就诊!

撰稿:重庆市中医院泌尿外科 杨兴智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相关推荐